表現:通常像蟲子叮一顆一顆的,搔抓後變成紅腫一片一片。但變化多端。
它的症狀是暫時性、搔癢性、浮起之塊樣水腫(膨疹),通常在數小時內自動消失,但不久可能又會在身體其他部位出現。但是除了常見之皮膚症狀外,嚴重時也可合併有全身性之症狀,如關節腫痛、口唇及眼皮浮腫(血管性水腫)、腹痛、呼吸困難,甚至過敏性休克,因此不宜等閒視之。

成因:蕁麻疹之成因千奇百怪,較常見為:

(一)過敏性蕁麻疹:
藥物過敏:如感冒藥、抗生素、鎮定劑、止痛藥、瀉藥、利尿劑等,尤其是盤尼西林(penicillin)、阿斯匹靈(aspirin)及匹林類(pyrine)
食物:堅果類如花生、開心果、巧克力、魚類、有殼的海產、蛋奶、蕃茄、櫻桃、草莓、芒果、筍子。
食品添加物:如防腐劑、人工色素、人工香料、抗氧化劑、乳酸等。
吸入的過敏原:如花粉、孢子、動物毛屑、及其他吸入性過敏原,此類過敏症常合併呼吸道過敏症狀。 其他:細菌、黴菌病毒等之感染也可能引起蕁麻疹。

(二)非過敏性者:
物理性如冷、熱、陽光、擠壓、振動、情緒、甚至水洗,都可能引發。
因蕁麻疹之成因太複雜,故若為一般過敏,治療後就立即痊癒者則不再追究原因,若反覆發生,則必須詳細檢查,找出原因,配合治療。

蕁麻疹一般分為急性及慢性兩類;急性蕁麻疹通常可以找到原因,一般病情在數小時到數星期內漸漸改善。食物與藥物是最常見引起蕁麻疹的原因。若是膨疹反覆發作超過六星期以上即為慢性蕁麻疹,通常無法找到特定之過敏原,因此治療上尤需與診治醫師耐心配合,一般可以達到不錯之治療效果;否則即使遍訪名醫,也是枉然。

治療方面應注意下面三點:
    1.預防重於治療,平時即應注意自己對哪些特定食物、藥物或物理因素過敏,進而避開它們。
    2.任何治療蕁麻疹之藥難免會加入抗組織胺,因為大部分之抗組織胺均有嗜睡作用,但並非全部,故若是需從事精神專注工作者如司機等,應事先向醫師說明。
    3.慢性蕁麻疹治療需要有耐心,治療時間常以月計,重要的是不要因此而四處亂吃藥,寧可找個固定的醫師,好好調整藥物之使用。

1.冷敷     2.塗抹鹼性物質如氧化鎂乳液,可有些許效果
3.用藥用植物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ueensla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